一、酒店利润指标
首先,酒店财务中有7个容易混淆的利润指标,七个业务指标中需要重点分清楚主营业务利润和营业利润:
主营业务利润尚未剔除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、财务费用等。中国的营业利润包括投资收益,美国的运营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。对照上篇文章中的数据:全国星级酒店利润总额2018年78.24亿元。
1、主营业务利润
=主营业务收入-主营业务成本-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
2、毛利润
=营业收入-营业成本-营业税金及附加=(主营业务收入+其他业务收入)-(主营业务成本+其他业务成本)- 营业税金及附加
3、营业利润
=毛利润-销售费用-管理费用-财务费用-资产减值损失+公允价值变动收益(-公允价值变动损失)+投资收益(-投资损失)
4、利润总额
=营业利润+营业外收入-营业外支出
5、净利润
=利润总额-所得税费用
6、GOP
=酒店营业总收入-酒店营业总支出(成本、人工费、营运部门的直接费用、后台部门的间接费用)
根据纽约市酒店业协会组织制定的《住宿业统一会计制度》(USALI)2013年11版:
制度把成本划分为经营性成本和资本性成本两大类,经营者为经营成本即直接成本负责,所有者为业主成本负责
该制度提出经营毛利润(GOP)的概念,与经营者可控制的直接成本相关,而与酒店前期投入的建设成本及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投入无关
7、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
=净利润+所得税+利息+折旧+摊销
EBITDA(Earnings Before Interest,Tax,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)是扣除利息、所得税、折旧、摊销之前的利润,是酒店消化财务成本的现金流指标。
该指标剔除摊销和折旧,是因为摊销中包含的是以前会计期间取得无形资产时支付的成本,而并非投资人更关注的当期现金支出。而折旧本身是对过去资本支出的间接度量,将折旧从利润计算中剔除后,投资者能更方便的关注对于未来资本支出的估计,而非过去的沉没成本。
20世纪80年代,伴随着杠杆收购的浪潮,EBITDA第一次被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们广泛使用,当时投资者更多的将它视为评价一个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。随着时间推移,EBITDA开始被实业界广泛接受,因为它非常适合用来评价一些前期资本支出巨大,而且需要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对前期投入进行摊销的行业,比如核电行业、酒店业、物业出租业等。
二、主营业务利润排行榜
2018年
以下图表统计了2018年住宿业主营业务利润数据(单间酒店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),并根据省份划分进行排行(单位:亿元)
全国主营业务利润共计2329.5亿元
住宿业主营业务利润与各省份面积、人口、经济发展状况、旅游业发达程度等各方面都有密切关系。
以下为具体数据:(单位:亿元)
广东327.3
北京282.6
浙江209.5
上海194.8
江苏150.7
福建120.9
山东97.0
海南91.3
四川87.0
湖南76.9
陕西69.1
河南67.4
湖北67.0
广西52.0
云南48.6
重庆44.3
辽宁44.3
河北42.3
江西39.1
安徽38.5
贵州34.1
山西22.5
天津21.9
内蒙古18.2
甘肃18.2
新疆17.7
黑龙江17.1
吉林16.1
西藏5.2
宁夏4.1
青海3.7
声明:
1.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仅供大家参考、学习,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。
2.如果本站有侵犯、不妥之处的资源,请联系我们。将会第一时间解决!